close

 


2008.06.15】


§ 驚艷米勒─田園美學與自然主義 ~20080615


 


今年夏天最夯的藝文展莫過於米勒畢沙羅的風潮狂襲台灣地區, 奧塞美術館將所珍藏的米勒畫作精銳盡出, 來到台北展出。順應這股熱潮, 6/15台灣應用材料公司再度邀請到蔣勳老師做安可場的精闢講座。主題「米勒、巴比松、畢沙羅─田園美學與自然主義」茲將當天講述米勒部份的精采內容摘錄如下:


 


1832年巴黎開始有了地鐵, 農業人口開始往都會區移居, 但以米勒為主的巴比松畫派引發的「農業美學」, 穩住農業及土地的價值, 讓農村不再是貧窮落後的象徵, 並發展以民宿体驗農村生活與創意性的指導。


 


    米勒 Francois Millet 1814-1875


人們讚譽為「偉大的農民畫家」─米勒是鄉下農村長大的孩子, 因成績優秀拿到獎學金赴巴黎讀書, 起初幫名人及小鎮仕紳畫肖像維生, 擅於顏料的掌握; 衣服材質的呈現。


 


直至1845年後進入華麗時期, 作品「浴者」在身體有了律動感及解放, 並藉裸体畫的觀察, 隔著簾幕去偷窺睡覺中的女子, 兩旁的簾幕更顯深度; 白色床單及被褥透過光線呈現不同層次的白。


 


想做貴族卻缺乏貴族的素養, 想以裸體畫成名卻落空的米勒只好遠離都市來到巴比松, 卻喚起深植在其心的童年記憶, 1848年之後進入農業畫家並定居在巴比松, 以自然和農民為師。除了原有的農村記憶, 又有曾經想逃離農村的經驗, 終究以贖罪的心情再回到農村, 決定重新做自己才是真正的美學。


 


 



「簸穀的人」http://vr.theatre.ntu.edu.tw/artsfile/artists/images/Millet/Millet018/File1.jpg


對身體的掌握, 臀與腿的力量呈現及腿上綁著稻草及一塊舊布, 著木屐的農民, 就因自己曾經有的經驗, 更能真實描繪。此畫終於在國家大獎中得到重視並彰顯農民的價值。


 


 



「牧羊女」http://vr.theatre.ntu.edu.tw/artsfile/artists/images/Millet/Millet081/File1.jpg


讓人看見當時男耕女織的勞動價值, 希望傳達這土地人民對土地的愛。當巴比松的畫家們都在畫風景, 米勒卻喜歡畫純樸的農民, 習慣以黃、紅、藍色顏料為主, 但都加入一點灰色系, 刻意壓低明度及彩度, 有別於都會鮮麗的顏色, 更能呈現出農民的內斂及謙卑, 展現素樸美學, 建立農民的價值。


 


 


「編織的婦人」:細看婦人右手中指套著頂針, 拿縫線的手指動作, 黃頭巾、藍衣服、掛在椅子上的紅布(三個基本色調) 。在紅布上綁著剪刀, 桌上的針包, 針上的反光都畫得淋漓盡致。


 


 


 



以上都是畫室內光線變化, 1870年後期畫「紡紗女」即是應用對戶外光的處理, 背著光的女孩, 對地平線更加明顯呈現, 才更能感覺大地的偉大, 在天地之間展現人存在的價值。雲層透出一道道的光芒, 以此呈現神對這些人的祝福。


 


 


 



「春天」http://vr.theatre.ntu.edu.tw/artsfile/artists/images/Millet/Millet091/File1.jpg


是米勒在過世前為富人訂製而畫的作品(有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幅, 其中”冬”尚未完成即過世)。畫中下過雨的彩虹; 雨後的落花, 月光下的農村, 雲彩以月光為主所呈現出漂亮景像及月光投射的反光, 呈現進入自然秩序的美。


 


 


 



「出生地的農村教堂」畫出米勒心靈的偉大教堂, 黃昏鐘聲響起, 倦鳥歸巢的意境。


 


1857~1859作品「晚禱」及「拾穗」是創作的最高峰。地平線是米勒最重要的符號, 也是呈現人類價值的線。


 


 


 



「晚禱」http://vr.theatre.ntu.edu.tw/artsfile/artists/images/Millet/Millet002/File1.jpg


描繪遠處教堂的晚鐘聲響起(一天有3次鐘聲), 農民低頭禱告並懷著感恩的心, 感動都會人, 喚起人類心靈的基本財富, 重新找回大地的倫理及找到自己。畫中男人的藍褲子、女人的黃頭巾及紅袖套即是基本三色調。


 


 



「拾穗」http://vr.theatre.ntu.edu.tw/artsfile/artists/images/Millet/Millet001/File1.jpg


描繪在地平線上彎腰拾麥穗的婦人(頭巾正好是黃、紅、藍色), 是窮到沒有土地的人, 只能撿遺留在田地的麥穗當食物。呈現出倫理之愛、人與人的互助及生命價值, 讓都會人反省土地倫理&農村倫理。


 


米勒的藝術帶給人類啟發公益思想, 省思生命沉重負擔, 想爭取存活的勞動者所呈現的美學。凸顯「美」是最內斂的樸素。


 


雖然1999年曾在法國的奧塞美術館看過米勒著名的真跡「拾穗」及「晚禱」..等, 當時只覺得他的畫作給人很溫馨的感覺, 卻不知其深具的時代意義及令人讚嘆之處, 經過這次蔣老師深入淺出的文化洗禮, 終於略知一、二, 實感獲益良多, 願分享給喜愛「米勒」的朋友們。再次感謝蔣勳老師及台灣應材公司舉辦此次講座。


 


 


相關參考資訊:


 


    驚艷米勒─田園之美畫展 ~ 地點: 國立歷史博物館 (日期: 5/31~9/5)


 


網址:


http://www.nmh.gov.tw/zh-tw/Exhibition/Content.aspx?Para=1|21|417&unkey=21


 


http://www.udnmillet.com.tw/in.html


 


http://vr.theatre.ntu.edu.tw/artsfile/artists/artists/Millet.asp?%E7%B1%B3%E5%8B%92=83


 


    印象畢沙羅 ~ 地點: 國立故宮博物院 (日期: 5/30~8/17)


網址: http://www.mediasphere.com.tw/pissarro/zh-tw/index.htm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