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 

 

交大藝術季~蔣勳講座

 

    探索米開朗基羅─達文西唯一的對手

 

 

 

5/5()下午雖然傾盆大雨卻澆不熄蔣勳老師魅力的吸引,以前只在大愛電台聽他講過西洋美術史,除了覺得蔣老師聲音很感性,尤其內容更是生動有趣,引領聽者瞭解創作背景及欣賞藝術的深度及廣度,真是受益良多。這次主題: 青年米開朗基羅,也是達文西唯一的對手,茲將內容摘錄如下:

 

 

 

米開朗基羅1475~1564; 達文西1452~1519, 兩人差距23, 個性及創作截然不同。達文西個性優雅、內斂,作品有陰柔的女性特質,以融合基督教及希臘化,常將希臘化的表現隱藏於基督教背後。其最著名的蒙娜麗莎的微笑最特別之處,在於他畫出了神秘感,這是他人無法呈現的。而米開朗基羅個性暴怒、好惡明顯,創作則有陽剛的男性特質,常用激化基督教及希臘化呈現。以超越達文西為目標,但自達文西過世後,米開朗基羅感受到孤獨到沒有對手時,最大的敵人就是「自己」,改以超越自己為,因此1519年之後創作更達到顛峰,他認為把自己發揮到極致才是真正的「贏」。

 

 

 

文藝復興三要素:政治開明、經濟富有及人性覺醒。而且是重新界定人的價值(不能做假)。當時的藝術家必須跨足(瞭解)幾何學、數學、人體學才能創作經典之作。而工匠與藝術家最大的差異在於創意。主要作品分三類:為宗教創作、為中產階級(貴族)創作及做為裝飾品(如燭台…)

 

 

 

「品牌」是代表不可取代、獨特的,它會變成一種信任,進而是「創意」的呈現,米開朗基羅的創作就有此獨特風格。由於他六歲即喪母,故常在作品中表現渴望母愛之情景。在為梵諦岡大教堂創作的PIATA(拉丁文;聖母殤,意即表現聖母的悲慟),是聖母抱著已死耶穌的雕像,所有曾經雕塑過PIATA的藝術家都會以聖母悲傷欲絕的方式呈現,但米開朗基羅卻將聖母雕塑得非常年輕優雅,在眉宇之間雖流露一絲憂愁,但在微揚的嘴角卻有沉穩的氣質,完全沒有悲傷的表情。當人家質疑聖母太過年輕時,他的回答是:「聖母是處女受孕,自然能保有年輕美貌。」這個答案令所有人都滿意。

 

 

 

米開朗基羅23歲在製作大衛雕像前,這塊完美石材已等候了40年之久,沒有人有信心創作這完美的作品,但他看過後曾說:大衛已經在裡面了,我只需把多餘的去掉,可見其胸有成竹的自信。果然這尊雕像完美到無人可及,除了力與美的展現,更成為佛羅倫斯的精神像徵,引領人們追求年輕、健康、活力、生命力的目標。

 

 

 

下次主題:「囚」─他認為人的肉體是精神的煎熬,在受死前的人不是展現害怕、恐懼,而是以解脫方式呈現的雕像,這是因為米開朗基羅以其豐富的人生歷練展現於其創作中,更有精采之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